如今,你可以买得到任何想要的车,但你唯独买不到一台不智能的车。
车越来越聪明,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新一代汽车的底色。自动刹车、辅助巡航、自动泊车、激光雷达...哪怕你不懂车,也至少在广告上看到过以上任意一个词。
但更多人是从社会新闻中了解到智能驾驶,伴随着质疑与非议,好奇与热情就此熄灭。
智能驾驶究竟是怎样的技术?它真的可靠吗?我们又为何需要一辆聪明的车?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来到行业内的“顶流”公司——寅家科技,通过首席增长官于嘉鸿的介绍,以内行的角度还原智能驾驶的真实面貌。
01你真的了解智能驾驶吗?
时至今日,虽然汽车仍然是以“人工操纵”的出行工具形象存在,但汽车的未来面貌早已被描绘。
正如在一些科幻影(参数丨图片)视作品或概念汽车图中,座舱内几乎没有为人工操作预留空间,未来汽车的第一要义便是“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
寅家科技正是一家聚焦智能驾驶行业的高科技公司,也是国内自主品牌第一梯队的供应商。据于嘉鸿介绍,想让车自主代替人工,有几点是必备的:
· 感知——等同于人眼,了解外界的环境(行人、车辆、路障等)
· 决策——等同于人脑,分析外部数据,判断下一步动作
· 执行——等同于人手足,应对路况完成刹车、转向等实际动作
这三点应用在车上,就是现在常见的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芯片、机器学习等。
这些也正是寅家科技的核心技术。
智能光学摄像头、全景环视系统、APA/AVP泊车系统、CMS电子后视镜、区域无人驾驶……成立9年来,寅家科技在智能感知板块、系统总成板块、纯软件算法板块三大产品板块都有所建树,截止目前,已经累计有15个品牌、61款车型搭载了寅家科技的产品,其中不乏奇瑞、长城、哪吒等国内热门品牌,以及INDI EV等国际品牌。
在这三方面技术的加持下,智能驾驶逐渐成为可能。但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行车安全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L0-L5级别的自动驾驶等级应运而生。
目前L2级智能驾驶正逐渐成为新车标配,2022年1-5月新车搭载率达25.5%。而今年6月23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的通过也意味着L3技术正式被法律。而据于嘉鸿介绍,寅家科技的研发储备已经达到了L3级别,并计划在2年内落地相关产品。
02你以为不成熟的智能驾驶,其实很成熟
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驾驶可能是一个矛盾体。
一方面,它确实代表了先进的汽车技术,但另一方面,这个技术又是新闻常客,常常与交通事故新闻联系在一起,路人缘有待提高。
对此,于嘉鸿表示这是一个正常的进程:“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感知设备、算法决策和车辆执行等技术挑战,还有社会影响、经济价值、政策法规、个案分析以及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因素。但这一定是汽车行业的必然趋势,对于我们而言,只能不断优化我们的算法,用几乎完美的算法去促进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甚至完全自动驾驶。”据于嘉鸿介绍,自动驾驶算法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反复训练,一些新闻中的事故有可能正是因未被记录的Corner Case引起,这些不常见、但是很独特的场景,需要我们花很大的精力解决。
算法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寅家科技这样的公司的技术护城河。寅家科技自研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优异的模型结构和优质的海量标签化数据和训练数据,奠定寅家在感知融合领域的行业领先优势。其次寅家科技的自研规控算法也使得自动驾驶的车辆运行过程更加稳定和舒适。
为了加强算法训练,让车更聪明,寅家科技还会与获得国家授权的公司合作,进行仿真测试,在虚拟环境下模拟边缘场景,进行低频、危险系数高的场景测试。同时在法规允许的路测区域进行实际道路演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让系统认识更多的路况,学习如何更好更快地处理和应对。
但仍需要学习,难道智能驾驶真的还是半成品吗?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看似不成熟、经常闯祸的智能驾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早在1961年,人们就开始着手组装第一台自动驾驶汽车了。往后几十年间,随着国内外技术发展和研发投入,终于在千禧年后获得了互联网公司的青睐,并在2015年后被广大汽车制造商纳入版图。
因此,时至今日,在诸如码头、园区的某些特定、封闭的环境中,智能驾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而日常用车环境的智能驾驶,之所以看似不成熟,一方面是由于驾驶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智能驾驶的普及率还不高,仍需要分析更多数据。
同时,用户的错误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于嘉鸿也提醒用户,目前的智能驾驶(L2)并不可以放开双手,在实际使用中,仍要保持注意力,系好安全带,才能最大程度地安全享受科技的便利。
03智能,才是未来的底色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只争朝夕」型创业者,于嘉鸿每天雷打不动7点就会达到公司,“每天想做的事情很多,时间甚至都不够用”。这其中也有他对智能驾驶的小小的「私心」——“如果早点实现自动驾驶,在车内的时间也能被高效利用起来,那就更好了”。
事实的确如此,让车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变得安全,解放双手,让驾驶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这就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初衷,也是驱动像于嘉鸿这样的一线奋斗者创新的动力。
“未来的智能汽车一定是既能体验驾驶乐趣,又可以享受智能驾驶的”,于嘉鸿有着非常清晰的未来宏图,“共享汽车也会成为趋势。”
这个答案不难在我们脑海中与科幻大片中的未来汽车相对应。正如于嘉鸿对寅家科技的定位,他眼中的“智能驾驶”早已脱离了自动驾驶“让车自己开起来”的单一功能,还要充分实现智能行车与智能座舱的有机结合,让汽车成为“移动的手机”。
“不仅如此,未来我们还要做大众都能用得起的智能解决方案”,于嘉鸿的另一个未来愿景非常质朴,也一语道破了当前智能驾驶发展的隐形桎梏。
诚然,目前市面上能搭载智能驾驶技术的新车基本都属于中高档,价格、产品区间的差异是影响智能驾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高档车有(智能驾驶),不算什么,要大家都能用,才是真的好。”
04保持领先,就要持续创新
智能驾驶在国内可谓是卷的不能再卷,而在海外市场,智能驾驶也是一派火热。
纵观全球,欧盟地区计划2030年实现全面自动驾驶,日韩在2025年前后实现L4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独立进军海外市场的品牌,寅家科技也将中国技术销至海外,不仅与国外品牌有深入合作,还在开拓了韩国、美国等市场,“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智能驾驶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正因此,寅家科技也在在上海、苏州、嘉兴、安徽、厦门和中国台湾都设有研发中心;同时在中国香港、西班牙马德里、德国慕尼黑和美国硅谷都拥有办事处。
“在全球不同的地方设置研发中心,就是为了离客户、市场更近,同时也能吸引全国、全球的人才”,于嘉鸿自豪地表示,寅家科技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而科研创新就是科技型公司的生命力,在寅家科技,70%的员工都从事研发工作,在办公区域,研发团队的桌子上随处可见各类零部件,推陈出新是公司不变的主旋律。于嘉鸿及团队深知智能驾驶这条赛道的拥挤和残酷,唯有保持创新,才能持续跑在前面。
“失败是创新的必经过程,不停地尝试才能推进技术迭代”,于嘉鸿对研发的成败看的很坦然,这也是为什么寅家科技的公司文化就是“鼓励试错、鼓励学习”。
与此同时,公司也一直在思考创新的方向。除了在研发上下功夫,寅家科技也在不断与消费者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当先的痛点,就是未来的方向,而且解决痛点也是另一种创新”,在于嘉鸿的眼里,只有能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
05智能驾驶终将落在细节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不断白炽化,而下一步的比拼就是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
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于嘉鸿对自身的发展信心十足,“未来消费者与车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随着信息渠道爆炸,用户、尤其是车辆爱好者也会越来越关注、了解车辆智能细节,背后的供应商也会走到帷幕前,这是一个趋势。”
他为我们打了一个比方,“类比手机的发展,现在的消费者会关心用的是什么芯片、摄像头是多少像素,但几年前都不存在。”
智能汽车的发展同样如此,随着一级供应商与车企的绑定越来越紧密,未来汽车同样也将以零部件的品牌获得声量。而实际上,趋势已经出现——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关注车机芯片的品牌,电池的技术。未来,智能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写在最后
正如一切酝酿改变的新鲜事物,智能驾驶正肩负着理想和怀疑飞速发展。尽管它的炙热光芒似乎有些让人睁不开眼,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它是人类最接近未来汽车的方式的事实。
势不可挡,智领未来,我们期待着像寅家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将智能驾驶带入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article/43/4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