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北京青年报曾发博文称合肥一男子死于私家车内,被发现时车子未熄火并开着空调,疑似一氧化碳中毒。在感叹逝者安息的同时,我们不禁思考,其实很多人都有在车内小憩的习惯,尤其入冬之后,保持发动机启动,开个暖风,在自己独占的这5平米空间里小睡一觉,或是思考宇宙的终极奥义,别提多舒坦了,而且好像也并没有因此出现什么问题。
那么,怠速驻车到底有没有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如果有,又要特别注意些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试验。
● 准备工作
我们知道,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烟尘微粒等,其中一氧化碳含量是最大的,约是其它有害物质的10倍。
不同于烟尘微粒,一氧化碳很难被物理过滤(空调滤芯等)。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远强于氧气,会抢占血红蛋白,使其丧失携氧能力,导致人体组织的窒息,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如果在车内出现气体中毒情况,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它。
一氧化碳的浓度单位是ppm(百万分比浓度),对这个单位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所以这里列出一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作为参考。
真就这么淘汰了? 如何把国Ⅱ升到国Ⅲ
用排放相对差的E46做试验的原因是:我们要测试的是驻车时保持发动机启动并开空调是否有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所以把E46的试验结果作为下限,各位的私家车情况都应该相对好一些。而选在地下车库进行试验的原因也类似,地下车库通风较差,露天环境的情况会更好。
● 试验过程
很明显,一氧化碳气体主要来自尾气排放,并且在冷启动情况下由于排气管中的三元催化器未达到工作温度,CO浓度极高。我们优先测试了理论上更加危险的开启空调外循环的工况。
得到结果如下:
试验过程中,车内CO浓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在2小时内最高也只达到了27ppm,实际上,还不如有人在车里放个屁的数值高(50ppm,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而如之前的图中所示:在CO浓度35ppm的环境中待6-8小时才会引起头疼和头晕,试验结果离理论上开始具有危险的200ppm浓度还差得太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门通风,等待车内CO浓度回到个位数之后,我们开启空调内循环进行了同样的测试,时间1小时,结果如下:
内循环的试验我们做了一个小时,可以看到,开启空调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实验结果相似,只不过数值上涨的趋势相对稳定,而最高CO浓度也只达到20ppm。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article/16/15327.html